云南省青少年音乐艺术协会

云南省青少年音乐艺术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协会党建

领悟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深刻要义

时间:2020-12-10 08:35来源: 作者:周心欣 方世南 点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点任务,明确十四五时期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将人民美好生活的质量要求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重视和保障,这不仅是回应人民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点任务,明确“十四五”时期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将人民美好生活的质量要求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重视和保障,这不仅是回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由之路。因此,领悟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深刻要义,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高质量生活水平,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人民生活品质强调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是经济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的统一。品质一词多用来表示人或物品的本质、质量,反映了内在规定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品质的概念引入人民生活之中,使之成为展示人民生活丰富内涵、衡量生活标准与水平、追求人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概念。人民生活品质传达了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更加注重质量和品位,包含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品质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生活的第一个阶段发展目标阐释为“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主要从经济指标展现了未来人民的生活样态,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在五中全会公报中,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人民生活的表述变更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从这样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从温饱转向小康,“美好”一词也蕴含了品质、质量的内在要求,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标准、生活满意度等随着发展质量的提升将得到有力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关注人民生活的品质问题,五中全会又再次部署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举措,不仅是党中央对解决人民温饱问题、重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积极回应,也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更加迫切,需要从多方面深层次实现经济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的有机统一,从而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要紧扣高质量发展新主题,以高标准、高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不仅内涵更为丰富,诉求更为多元,要求更为严格,也逐渐从单一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转为对生活质量高标准的追求,凸显了人民对生活品质的新期待,而制约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因素即发展问题与发展矛盾就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因而人民生活品质取决于发展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突出了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新主题。“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彰显了质量贯穿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核心地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要树立质量意识和质量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平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高质量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也能够惠及全体人民美好生活,从根本上满足人民对生活品质、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的新要求。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要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一方面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指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同时,全会也深刻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使人民美好生活的质量追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则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成效的检验,也是对党中央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考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处理好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制度与社会治理成效之间的互动与转化。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离不开制度的支持与人民的共同参与,这就要求在人民生活需求的多领域体现制度优势,使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制度”与人人参与的“治理”统一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中,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以制度推动和保障生活质量变革,注重生活品质管理和质量规范,提升生活标准和质量品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其根本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诉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要求是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人在现实社会、自然社会中的交往与活动,其实质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统一于人、自然、社会三者良性互动中,最终实现人、自然、社会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人民不断改变生活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步实现,美好生活的未来状态“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这个联合体中,人民生活品质得到充分保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也将得到充分实现,可以说,人民既是提高美好生活质量的创造者,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真正享有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多次提及“人民”一词,着重指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深入领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品质追求,在保障人民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环境权益的基础上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发展和安全,使人民生活品质首先在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上予以保障,蕴含了人民至上与生命至上的深厚情怀,使人民在实现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数字中国的远景目标中多角度提升生活品质内涵,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作者单位分别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周心欣 方世南)
------分隔线----------------------------